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山水艺术名家 胡江 太阳 艺栈
  hujiang.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9519
最新博文:
感谢辞      胡江: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 文\阿顿      勤奋灵悟,胡江印象 文/陈金章      大山回响深圳展暨大山回响深圳画院揭幕仪式举行      我的创作心路——兼谈国画山水之“气”----      天 道 酬 勤 ----胡江     
我的动态    
我的创作心路——兼谈国画山水之“气”----
发布时间:2010-03-16

我的创作心路——兼谈国画山水之“气”

 

 

国画山水以“气”为生,所谓“气”是指山水画中的气度与气韵。它贯穿在作品的图式、笔墨、意境之中,是自然气息与艺术情感的融合,是画家综合素养和悟性、灵气在画面中的升华,也是画家创造的艺术灵境

古贤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元气”、“阴阳精灵之气”积聚而生。这种以气主生万物的概念,西周末阳父谓“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老子》中提到“万家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原义是指天下万物都依赖阴气和阳气,因为二气在交泰过程中,能产生出非常和谐的自然环境。《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有“道,天下一气耳”之说法。

东汉唯物论者王充在其所著的《论衡·自然》中云:“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更是把元气当作万物生成的基本要素,“气”又被认为是构成天地万物的物质本原。古人山水诗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并坚信人与天地万物一样共同起源于元气,历代中国文人对天地始终有一种亲缘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国人讲求的人与自然之关系就是“天人合一”。

一般来讲,气是非物质性的,属精神范畴。山水画本身是物质性的,由笔墨和附载的材料构成。非物质的东西如何转换为物质,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朱熹《文集·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也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朱熹""""说,将天下之间的"生物之本"纳入"",这个大的美学范畴,以气帅理。 如果用"以气帅理"来解释这一转换过程,我们就可以将气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概括为:气动而景生,气扬而彩飞和气聚而神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儒夫所能作也。"这就是说,书画艺术要依靠作者自身意趣和豪气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 国画山水之“气”,源于自然气息与艺术气息的和谐之气。故山水画的创作严格而言是天、地、人三者诗意揉合的过程。特别是大幅山水画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求山水画家于自然环境中,表现其内在的对各种美的规律的感悟、认知和体验,作品要有“象外之象”的境界。

二十多年来,本人热衷于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更热衷于大幅山水画的创作与研习。其间,我不断自我完善两个“功课”:“传统”与“大自然”。在“传统”方面,我注重临古与师从,并从书法、雕塑、平面构成等多元艺术形式中广为汲取山水画的创新养份,使作品有传统的文脉与时代精神;在“大自然”方面,我注重写生,关注大自然中山水画创作的相关元素,结合对 “阴阳”、“开合”、“生气”、“纳气”、“气脉”等相关堪舆学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大自然“气象”的体悟,深化对“气”的认知、实践和探索,并力求将客体山水的真实之美和主观意识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营造出新的精神意象,创造出人为的可观、可游、可居和使人们精神得以栖息的第二自然——心灵的精神家园。使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相融相洽、和合灵通的特殊效应。

在把大自然的信息转化为艺术信息的过程中,就我个人的体会,其中有两方面是最需要注意的:

一、             

大自然的山水物象转为艺术作品,其构置组合是要符合绘画艺术的美感规律,要具有丰实和谐、完整统一的形式感。既让人深受启迪,又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山水画的图式也叫构图,古六法称为“经营位置”。图式关乎作品的“形”,有了形,才能细化,方可施展你的笔墨技巧。在这方面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宾主。在画幅中的物象中应有宾主之分。如我的作品中《朗江清流远》和《春晓》这两幅画,居于主体的物象是画的重点和核心,其它为衬托主体而存在。清人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中讲山水画中的主山和群山的关系比喻成祖孙关系,强调物象要有主次之分:“一幅画中,主山与群山如祖孙父子然。主山即祖山也,要庄重顾盼而有情,群山要恭谨顺承而不背。石岣陂陀如众孙,要欢跃罗列而有致。祖孙父子形异而脉不殊,其脉络贯穿形体相连处。难以言状,吾为汝图其形以观之。”

二是呼应。在画面中,相互看似不相联的物象之间应有所顾盼,产生拱揖关系,呼应既可在不同气相与物象之间,也可以是在同物象之间的顾盼,物象之间的关系既是独立体又是统一体,其形式有前后呼应、左右呼应的、上下呼应、贯穿呼应等多种,而最终的目的都要归于画面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如我的作品中,《云和千峰色》属于上下呼应的形式,而《生生不息》则属于左右呼应的形式,但二者通过不同的形式都达到了气象与物象之间的呼应关系。

三是开合。所谓山水画的开合,开是指生发展开,把景致向外延伸、铺陈。合是指收拾导合,把铺展的景致做内敛式聚汇,是聚拢集中之势,以突出主题。如《千岩竞秀》、《雾岭晨光》这两幅画就比较好地运用了开合的原理。

清代书画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称:“拆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又说“天地之故,一开一合尽之矣”。一幅好作品总体上有大的开合,也有局部的开合,这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在山水画中的客观反映,正所谓“天地一开一合万物成形成像;开合自然,气势相生”。故“开”与“合”的过程颇有诗文的起承转合之趣。

四是整体。宇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山水画亦然。整体包括了构图的舒展、笔墨的融洽、色调的和合、山川气脉的相连等。2006年,我为暨南大学百年校庆书画展创作了一幅13的长卷《江山叠翠图》,“整体”始终是我在创作细部刻画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如山脉的走势,树林的安插,烟云的动势,画眼主体山峰的开合等都尽量把铺展的景致做到内敛式的聚汇;又如近景树木之间的呼应,树木与烟云走势的呼应、烟云之间的呼应等。《江山叠翠图》高度虽仅60cm,并基本以水墨完成。但由于注重整体关系,作品仍呈现很大的气势,深得业内同行的好评。可见画面的“整体性”是山水画营“气”造势的一个关键。否则,画作就气“断”而失去神韵,失去气势。

二、笔墨

山水画禀受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表现晦冥、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味。从六朝到唐代,山水画家虽然层出不穷,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到了李思训、王维、张缲、毕宏、郑虔等才提升了山水画理。五代的荆浩、董源、范宽、李成形成鼎立之势,使山水画法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芥舟学画编》有此论:“凡物得天地之气以成者,莫不各有其神,欲以笔墨肖之,当不惟其形,惟其神也”。可谓笔墨之要紧。结合我的创作经验,现谈谈几点体会:

一是用笔。线是国画造型的主要手段,是绘画作品表达对象最直接、最简练、最概括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基本的风格和艺术语言。以线为主的“平面造型”决定了中国画的平面形象、平面构图和平涂色彩。

我们通过用笔的轻重、疾徐、顿挫、虚实以及笔的运转节奏和气势,形成了线条的节奏感、运动感和形式美。人们把这种线条有目的、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使它们产生了有机的联系,构成整幅山水的气势,这就产生了画面的节奏感、运动感和形式美,从而使得画面具有动势和韵律。线的粗细、长短、疏密、聚散、曲直、欹正、强弱、刚柔、断续、交错、疾徐、轻重、巧拙、虚实、浓淡、干湿等种种变化,构成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和韵律,也就是“气韵生动”的生命乐章。不同的物体,不仅外形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质感、量感。

如果采用素描的明暗法来表现质感是比较容易取得逼真的效果的,而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质感、量感却只能依靠不同笔法所产生的刚柔、浓淡、粗细、干湿等主观的对比,从而产生关于物象质感、量感的联想。对中国书法较有研究的国画家对用笔的体验会更深,所谓“作画不明书道无骨,作书不明画理无韵。”这不仅是对是对“书画同源”的深层注解,更揭示了书法与国画互通互惠的血缘关系。

其次是墨。用墨有浓、淡、干、湿之分,笔与墨的有机结合往往是画家表现质感与神韵的关健。笔因墨而活,墨因笔而生,在作画中要尽量避免笔墨游离的败病,即笔与墨在结构上未能表现出物体的形与质感,我尝试过“笔墨同挥”的写意画法,即一笔落纸可见干、湿、浓、淡效果,这种方法更可求得笔墨相融合和表现大自然的浑雄之势。

画之神,因线而彰,全画之韵,因墨而足,于是山河森郁,元气淋漓,风神凌逼,浩瀚而苍茫”。运笔用墨视乎画家对笔墨的理解与造化,笔墨的功力是画家多元艺术文化的综合修炼和结果,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门极深的功课。

三是虚实。“虚实”的提法较为概括。其包括多少、疏密、聚散、繁简等内容。在具体的画面中,山水之远近,云岫之变化,墨之浓淡等都是虚实的变化。清代蒋和在《学画杂论》中论及:“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潘天寿在《听天阁画法随笔》谈到:“画面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得到变化。”

四是藏露。藏,有意藏,有笔藏,有藏才含蓄,境界才大。只露不藏就显得浅薄,只藏不露则得浑弱。如何把握露藏之间的度,是画家必须悉心揣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来讲,初学者或学生习作可多露。要追求有厚度、深度的山水创作,则少露多藏为宜。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陈金章在作山水画的笔墨上可谓藏露有道,颇有心得,造诣极高。王伯敏先生在《中国画的构图》中明确指出:“藏在绘画艺术上的特点表现为:1、使观者得到联想,‘形’不见而‘意’现;2、使未藏之处更突出,更夺目;3、使有限变为无限;4、使某些处理上的矛盾得以缓冲或解决。然而,“藏”与“露”是相对的。绘画是造型艺术,本是“露”,所以在章法上有注意“藏”的必要。”“藏”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景物,而将次要的景物隐藏于其它景物之中。有时却相反,将胜景幽境地隐藏起来,以突出深藏幽邃的境象,给观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我作《珠村古树》,就着意将精致的祠堂隐藏在古树的后面。藏景应有藏有露,如果一味藏景则意潜境晦,一味露景则索然无味。所以有古人曰“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

五是对比。在山水创作的笔墨运用中,对比是提升作品高度与震撼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整体统一变化中的处理技巧,大体有干湿、黑白、虚实、强弱、粗细线面等对比手法。在创作中,我曾着意将雕塑创作中的立体意念运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把画面中复杂多变的部分以“块面”作了整体归纳,使“单纯”的块面显得丰富而耐看,还通过山脉的相连与虚接、云层的厚薄与结构、水流的动势与缓急、林木的密疏与穿插等自然天成的立体效果处理得更为整体有序,从而使画面呈现山水之“气”。

 “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山水画有气则活,无气则板,然山水画的“气”主要源自作品的笔墨、图式、意境、气韵,如何运用六法”、“六要”置其在画面的整体之中,此乃画家之天性及修炼。天地万物是自然协调的整体,故能气象万千,生生不息,山水画艺术若能使其万种笔性墨情得以协调与整体,则也得气韵相生了。

 

戊子夏于广州祥云轩

 

评论(0) | 阅读(790)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30.战士指看南粤 ()
25.千流归大海 ()
3 ()


我的最新动态

感谢辞
胡江: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 文\阿顿
勤奋灵悟,胡江印象 文/陈金章
大山回响深圳展暨大山回响深圳画院揭幕仪式举行
我的创作心路——兼谈国画山水之“气”----
天 道 酬 勤 ----胡江
浅谈胡江的山水画----陆大祥
画境 画风 画法——胡江山水的审美意趣--
谈雕塑《万世师表》的文化创新---罗一平
大 家 评 说


访客最新留言

罗一平
2007-12-21 22:18:10
胡江的画,长山云雾造势境,咫尺呈千里之遥,我尤为双喜欢他的长幅山水.笔墨方面,墨气厚润,
罗一平
2007-12-21 22:08:11
胡江的画,长亍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山水艺术名家胡江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